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文章来自一位九零后的养老照护工作者。对于养老,24岁的李港洁与大多数同龄人有着不同的见解与认识。
在学校中,他接触养老知识、学习养老技能;在进入养老服务行业之后,他将所学所知运用到工作当中的同时,也不断地在思考养老对于自身及社会的意义,不断反思如何更好地为老服务。通过在养老一线的实践,李港洁对“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认知体系。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这位年轻“养老人”是如何看“养老”的吧。
文 | 李港洁
01.
生、老、死是人生必经的三大过程,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何时生我们无法选择,但老跟死却是我们一生的课题。可叹的是有些人一辈子都未曾研习过这一课题,从而缺乏对生命的整体认知与思考!
我还是比较幸运的,20岁就有机会学习“老”这方面的知识,更让我欣喜的是,完成基础学习后,有慈爱嘉这么好的平台,为我提供了在养老一线工作的机会,让我能够面对面接触到各色各样的老人。为老服务的同时,不仅能够时时练习在校所学习到的知识亦能深入了解每个老人的内心世界,加深我对生活、生命的理解,真真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02.
"每个人都年轻过,但你们老过吗?"这是我在百年职校养老护理班,上第一堂课时孙老师所问的一个问题,随后就在PPT上放映出她年轻时的照片,英姿飒爽,让我印象深刻。
回想起这几年我所服务的每一位老人,他们也都年轻过,拼搏过、努力过,但现在都老了,但老的状态不一样。有的80岁了,身体倍棒,吃嘛嘛香;有的70岁,却已老态龙钟,满脸皱纹;有的心态积极向上,有的每天愁容满面。在抱怨命运不公的同时,我不禁想到:“同样都是老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我想决定权在每一位老人自己的手里,年轻时种怎样的因,决定年老收怎样的果。
每个人都想着能够未卜先知,但不知从何入手,而养老工作恰恰是入门的钥匙之一。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老人,我就觉得是在与未来不同的自己对话。我不停的问自己,"你老了想成为这样吗?" 不断总结每位老人的得与失,以及其背后的原因,并以此作为我未来人生的指路明灯,从而达到未卜先知,趋吉避凶的目的。我想这也是老师们常说:“每一位老人都是一本好书,需要你们细细品读。”这句话的原因吧。
03.
老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念念之间,缓缓而至的。《楞严经》对此有深入的探究,里面有一段是这样说的: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出十岁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唯一纪二纪,实为年变。豈唯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沈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
这是《楞严经》中,佛与波斯匿王的一段对话。看到这段对话,再结合这几年养老服务的体验,我觉得养生应从少年抓起,甚至要从娃娃抓起。养生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名词,而更应该成为青少年的潮流。到70、80岁才意识到“老“为何物,不亦晚乎?
但我观察到现在大部分青少年对养生有些抵触,我想这源于对“养生”有着错误的认识与理解。评价一件事物,要对其有了一定的认知与了解,才有资格评价,一定要避免随大流。因此我觉得要从小学习中医方面的知识,及早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对生命有全方位的认知。知道什么年纪应该做什么事,因时而动,因时而止。
真的很庆幸我能从事养老工作,因为养老工作我才能接触、学习到照护、中医的部分知识。尽管现在就学习到一些皮毛,但真的让我受益颇多。记得刚刚学习养老护理课时,孙老师说:”学习养老的有关课程起码能利益五代人。“现在看来远不止于此呀!
李港洁在驿站,教居民使用手机微信
另一方面,关于如何做好养老工作,我觉得就一点——要有爱心。曾子《大学》云:“《康浩》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个女人可能生孩子前,什么都不会,但一旦有了孩子,什么洗衣服、做饭、为孩子换尿布等,没有人逼,她就都学会了。为什么呢?是因为对孩子有发自内心的爱。
爱是核心,但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以此爱心为动力,则无坚不摧。没有什么学不会的,我一直觉得养老服务没什么难的,就是那些操作,又不是搞什么高科技。只要对老人有爱心,真心为老人们好,那就一定能够学好,一定能够做好。
当然难就难在如何能够一直保持这份爱心,那就需要我们对自己有高标准,立志成为君子,随后每日三省吾身,看自己是否能够达到。这个过程很累,但我觉得值得。世上所有的事,都是自作自受,求一个心安罢了。重要的是心安的标准,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都由自己把握。
李港洁陪同被照护人就医
04.
为老服务是大部分人都会经历的一段过程,而我只是比一般人早几年罢了。但这早几年的意义大不相同,给了我充足的时间学习,现在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以及能力储备,不至于将来面对年老的父母而手足无措。
亦是为自己打基础,知道现在怎样做,才能更好的拥抱年老的自己。对人生的整个过程有全面的认知,我有时觉得为老服务应该像服兵役似的,是每个年轻人应尽的义务与责任,有机会都去体验一段时间,相信对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不一样的触动。
人不好决定自己生的如何,但如何老去确确实实由我们自己把握,不要放弃选择的权力。最后,愿我们都能心系当下,念念明了,从而优雅的老去,活出美丽人生!